汪邦栋:我在小三线光明厂

678.com体育下载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678.com体育下载 > 新闻动态 >
汪邦栋:我在小三线光明厂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16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汪邦栋

微信版第1801期

我老家住绩溪县瀛洲茂井村,村中有条山间小溪,溪水不大,是当年村中近200人的饮用水源。大概是因为溪水小而珍贵如油,当地人称油坑。油坑溪水南流,经过一处开阔的山谷坡地,有巨石临溪,山势险要,称油坑洞,溪水出油坑洞,曲折而流,在凤形山转向东流,汇入登源河,瀛洲村在油坑出口处。

茂井村在油坑的源头,出村南行不到一里路,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兴建的上海小三线光明机械厂,可以说光明厂就在家门口,与厂为邻。

我是老三届回乡知青,1969年至1971年,我作为民工,参加了光明厂的基建工程建设,因当年没有挖掘机等机械,我们民工干的是人工开挖地基,平整场地;盖厂房时,我跟上海402工程队木工师傅运送木料,爬上车间、宿舍、礼堂屋顶人字架,铺设防水油毡;后来到盖好的冲压车间,辅助吊装大型冲压设备。这段时间,我是打工者,也是光明厂的建设者。

1972年,因征地招工,我进入光明厂,成了国营工厂一名正式工人,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。更使我高兴的是我被分配到二车间,当一名冲压机的操作工,车间里这些型号不同的冲压机械,是不久前我眼见和辅助安装的,现在亲手操作,感到很亲切,心里暗暗下决心,一定要虚心向上海师傅学习,钻研操作技术,做一名合格的三线厂工人。

展开剩余75%

光明厂的军工产品是生产“57高炮”炮弹药筒,我所工作的车间,是全厂主要生产车间,有250吨、630吨、1250吨压力的多台大型冲压机。铜材要经过落料成形,回火热处理,酸洗加工等工艺。多次冲压拉伸经压底成形,加温收口等工序。我上岗后,在郭师傅、路师傅的言传身教下,很快就学会了多台冲压机、多道工序的操作。通过技术学习使我更懂得了冲压机械原理及机械的结构。后来,为了节约制造炮弹药筒材料,采用以钢代铜,厂里自行设计制造了3500吨压力的精压机,我与车间同事一起参加了3500吨压机的厂房扩建,见证了本厂制造的压机安装和调试。在车间领导安排下,我有幸成为3500吨精压机的操作者。

光明机械厂车间(丁晓文供图)

我家住邻近光明厂的小山村,从建厂民工到入厂成为正式工人,亲眼目睹了光明厂的筹建、投产、发展、壮大的全过程,还目睹了1988年光明厂移交地方政府,送走共同工作奋斗的上海师傅和同事,二十年的经历,使我深深地感到:上海小三线的干部、职工艰苦奋斗,白手起家的苦干精神,将永载史册;上海小三线工人与当地群众互相支持、互相帮助的工农亲谊,使我终生难忘。

记得光明厂筹建阶段,先遣筹建组人员张才福、竺华、吴坤兴、许寿如、童华昌等,在瀛洲老村口石桥边盖简易工棚,边设计边施工。他们自己开伙,吃简单饭菜,大铁锅烧水,简单抹澡冲凉,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工作。油坑洞里的工地上,施工人员住简易棚,带领民工开山挖土平整场地,并与民工一起挖土填方,加快基建工程进度。

1969年汛期,7月5日,绩溪遭受特大洪灾,山洪暴发,冲毁了油坑洞里光明厂的基建工地,冲毁了工地上施工人员的工棚和临时建筑物,冲毁了从油坑洞到瀛洲村的新建专用公路,公路临溪的堤坝和靠山的护坡尽毁,跨溪的桥梁也被泥石流冲毁,筹建中的光明厂和当地村民损失巨大。

面对洪水造成的损失,光明厂筹建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立即动员、组织当地民工搬运石料、水泥等建材,进行重建。因道路水毁,许多地方连人力板车都无法通过,只好人抬、肩扛、手工搬运。筹建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和民工一起抬石料、搬运水泥,许多人肩肿了,手磨破了。当地民工劝他们歇歇,但他们总是笑着说:“毛主席讲过,三线不建好,他睡不着觉。为了让毛主席老人家睡好觉,我们吃点苦不算什么。”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,公路修好了,车通了,油坑洞里基建工地又热火朝天干起来了。

光明厂52格楼梯

由于洪灾,通往县城的公路水毁,建设光明厂的上海人一时买不到蔬菜,造成生活暂时困难,附近村民章树雄、章基辉等人及时送来青椒、豆角、黄瓜等时令蔬菜和粉丝、笋干、豆腐干等菜品,老章夫妇带上食材,为他们现场精心烹饪、制作炒粉丝。事后多年,上海同志还说,这是正宗徽菜,绩溪炒粉丝。

为感谢当地生产队集体和村民在征地建厂,民工组织上的配合,光明厂还为附近农村安装了公用自来水,照明路灯,每逢抗旱,厂里会派人帮助架线抽水,真正体现了工农一家亲。

原光明机械厂现光明生态园(丁晓文供图)

如今,光明厂交接后又过了三十多年。半个世纪来,往事历历在目,一个个鲜活的面容,一件件难忘的往事,时时浮现在自己眼前,那时的上海小三线光明厂,真是“好人好马好刀枪”……

(作者单位: 原光明机械厂)

制作:童达清。

发布于:安徽省